一、课堂教学各环节要求
(一)教学准备阶段
1.教学设计。教学设计体现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的理念,教学
目标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;在各自学科领域推进“四新”建设,
带动教学模式创新;体现对知识、能力与思维等方面的要求。教学目
标清楚、具体,易于理解,便于实施,行为动词使用正确,阐述规范。
文字、符号、单位和公式符合标准规范;语言简洁、明了,字体、图
表运用适当;文档结构完整,布局合理,格式美观。
2.教学内容。熟悉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,依
据课程教学目标,解构和重构教学内容,把教材内容转变成教学内容,
使其成为可执行的、学生能够体验到的课程;深挖课程育人元素,课
堂教学中有效体现“课程思政”的要求;教学使用的资料要新、要准
确,能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和国内外教改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。
3.教学要件。教学大纲、教学进度表、教材、教案及教学 PPT、
教师教学手册等教学要件齐全,相关内容填写完整、科学、规范、准
确。
(二)课程讲授阶段
1.教学态度。积极践行四有好教师,严谨治学,潜心育人;言传
身教,教风清正,站姿得体、仪表端正、举止大方;用普通话教学;
讲课的语言干净,教学要有激情,富于感染力;站着讲课,手势得当。
2.教学方法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,启发性强,能激发学生的求
知欲,活跃课堂气氛,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,适合于教学内容和学生
实际。积极开展启发式、探究式、讨论式、参与式教学,激发和鼓励
学生的创造性思维;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。教师应善于突出重点,
根据教材内容体系、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及实际需要,找准课程重点
和课堂难点,在讲解时分清主次,详略得当。
3.课堂管理。根据学生的听课状态,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予以适当
调整;学会组织课堂教学,强调课堂教学纪律,要把学生状态调动到
听课方面来;讲课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,调动学生的积
极参与性,确保出勤率、抬头率和互动率。
(三)课后总结阶段
1.课后总结。课后要积极反思,注意听取学生对讲课的反应,主
动征求学生的意见,包括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态度方面;采
用参观、实践、课后练习等方式巩固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;批改学
生的作业并讲评,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办法。
2.教学效果。课堂讲授富有吸引力,课堂气氛融洽,学生思维活
跃,深度参与课堂。学生知识、能力与思维得到发展,实现教学目标
的达成。坚持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,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
学习体验、学习效果。
二、其他注意事项
原则上要求站姿讲课。严格按教学进度表开展教学活动,按时上
下课,禁止迟到和提前下课。教师要善于课堂管理,对学生的不当行
为要及时纠正。PPT 字体保证后排学生能够看得清楚。板书应布局合
理,层次分明,重点突出,书写规范,图表准确、清楚。